耗時三周的彩盒設計終于進入尾聲?!赌愕降诪槭裁聪矚g可口可樂?》每當工作停滯不前,我都會反復咀嚼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包裝三大作用,為我的產品設計更正方向。
一、鏈狀作用:“顧客到底為什么喜歡我的彩盒(產品)?”設計初期的過度糾結使我走進了追求“華麗”的誤區,幾乎把客戶感興趣的圖案元素都填進了設計稿中,導致整個彩盒擁擠不堪,缺乏重點。還是在印刷廠的提醒下,我才意識到圖案內容過于密集只會讓包裝效果大打折扣。在推翻設計初稿后,我仔細研究了同類型產品的包裝,相較于我“一廂情愿”的多元素加碼,其他包裝顯得更加成熟簡約,設計風格統一、文字描述恰到好處。確實,彩盒設計要做減法,復雜繁瑣的包裝會在很大概率會給客人帶來困擾,而這種抵觸的負面情緒很有可能被鏈化為對產品本身的不滿,甚至會影響訂單的順利進行。
二、潛隱說服作用:“Things Go Better with Coke”,這條1963年誕生的簡單Slogan為受眾帶來深刻印象的同時也為可口可樂帶來巨大收益。高端的品牌包裝看起來與說服性信息完全無關(不代表沒有),其廣告中也不會出現低級的導向性表達,取而代之的是給予人們一種積極肯定的隱性刺激。我的目標產品的彩盒設計初衷也是如此——為顧客的購買行為設置積極的肯定,潛移默化中提升顧客的購買欲望。為了達到這一效果,我在文字內容方面精雕細琢,盡力暗示產品能夠滿足客人對功能和文化的需求、幫助客人實現某種特定理想。一句精彩的廣告標語,一個動人的品牌故事,一段精簡的功能介紹,都可以更好地創造包裝“粘度”。
三、強化作用:“王婆賣瓜,自賣自夸”,說服性信息是包裝中經常出現的內容,主要以文字為載體,意在強化客人對產品的滿意度。而可口可樂的說服性信息無疑更加高端,主要以視覺效果為主,簡言之就是令人無法忘記的商標設計(至今穩居“聯名大戶”),增加經濟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流量。我始終堅持不斷調整產品LOGO和彩盒顏色直到滿意,最大限度達到彩盒與產品實物圖的完美配套、降低“違和感”。從而強化視覺沖擊,讓客戶入手的第一時間就感受到產品特性和品牌誠意。
這次產品彩盒設計過程雖一波三折,但也讓我意識到工作中要講究方法策略、對癥下藥,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。
(子秋供稿)